出版跟风何时休了
图书出版物与工业产品最大的不同,是其产品的精神属性。它承担着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对于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图书市场上,出版跟风现象非常普遍。一本畅销书推出后,类似的书蜂拥而上,曾经引起轰动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便引来了十几本跟风出版的类似图书。跟风者把快编多印作为产生利润的捷径,却忘记了出版社的社会职责。出版社如果过于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长期的社会效益,过于追求一时的厚利而没有长期发展的胸襟和抱负,是很难满足人们对图书出版业的期许的。
经济利益是跟风盛行的根本原因
跟风现象在出版界盛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图书行业日渐进入微利时代,推出畅销图书成了各大出版社获取利益的一条重要渠道。国家出版总署公布的数字显示,年度畅销书只占国内图书总量的6.7%,但其创造的利润却占了整个图书市场利润的68.9%。正是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谁都想分上一块经济利益的蛋糕。一家出版社有了好点子,销售好自然利润高,其他出版商唯恐落人之后,于是模仿复制这个创意,来个你方唱罢我登场,书市上也就有了选题相近、书名相似、内容相仿的各类书籍。追求经济利益是图书出版跟风现象的根本原因。跟风出版节省了开发成本、减少了出版风险,如果跟得快、跟得好,在短期内还可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跟风成了一些出版社出“畅销图书”的捷径。不妨粗略地数一数近年图书出版的几阵跟风:
财经风:近两年由于中国股市走牛,随着大量新股民的入市,《炒股入门与技巧》、《明明白白“炒”基金》、《中国新股民必读全书》、《新股民股票操作一本通》等图书相继出版,占据了此类书籍的不少份额。
“名人”风:书店里满眼望去,赵忠祥的《岁月随想》、倪萍的《日子》、杨澜的《凭海临风》、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等等,名人自传遍地开花。读者排长队等待名人签名俨然成了书店的一道风景。
家教风:《哈佛女孩刘亦婷》出版后,很受家长欢迎,出版社自然取得了丰厚回报。于是,《哈佛男孩张肇牧》、《剑桥女孩孟雪莹》、《清华男孩章启轩》等一系列图书接踵而来。
励志风:励志书也是出版社的宠儿。其中不乏《卖产品不如卖自已》、《你在为谁工作》、《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新版)》等一系列图书纷纷面世。
医疗保健风: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重视。于是《洪昭光健康忠告》、《健康美丽零距离》、《健康百宝箱》、《健康一生》等书籍也就应运而生。
投资者最青睐金属、非金属和石化塑胶行业。其中 跟风出版的图书销售果真如出版商期待的那样火热吗?
有些书如讲股票的赶在股市大涨的形势下销售还算不错,而一遇股市下跌,此类书便大大“降温”。一些跟风之作还没等上架就遭遇“寒流”。比如近期,名人出书也不如以前热闹了,看多了读者的评判也趋于冷静,变得更加理性。他们认为跟风出版的此类书多是肤浅的生活表象记录,仓促而作难免粗糙,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失望之余读者自然不会再掏腰包,名人书也从刚开始销售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册到后来变得寥寥无几了。
跟风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必讳言,出版社、出版商们关注市场,出书需追求经济效益,这是市场化的生存之本。跟风出版也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但当跟风成为出版界的常见现象时,就不能不令人忧虑了。出版跟风太甚,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跟风行为造成了人力、物质资源浪费。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很多跟风书粗制滥造根本就是“出版垃圾”。跟风出版虽表面热闹,却令各种书籍鱼龙混杂,普通读者无所适从。同时增加了读者的经济负担、浪费了读者的时间,长期下去将影响读者对出版界的信任。
跟风出版体现了出版社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心理。中国麦迪逊广告业服务机构的邓璟认为,图书跟风虽然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赚到钱,但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以及出版品牌的塑造是有害的。
不仅如此,更为严重的是“出版跟风是一种不劳而获的行为,与图书出版的创新和开拓精神背道而驰。”浙江大学出版社原社长韩兆熊教授的批评已引起业界人士的注意。
西安妇科习惯性流产治疗费用重庆治疗前列腺炎费用多少钱
福州治疗子宫内膜炎多少钱
- 上一篇:出版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 下一篇:出版跟风何时休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