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让群众找法学法呢
图为南京六合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待来访群众。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司法行政系统主动顺应大数据时代政府 智慧治理 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提出 智慧法务 发展目标。
201 年,江苏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率先探索 互联+法律服务 模式,建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即时性法律服务的12 48公共服务平台。平台提供、站、等多种接入渠道。其中,12 48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率先实现 7 24小时 服务,每年接听群众来电28万余个,接通率和满意度达到95%以上;12 48站年访问量达 0万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办理各项业务20000多件,深受群众欢迎。
今年以来,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江苏主动对平台进行升级,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思维,形成以下五个鲜明特点:一是智能,与第三方公司共同研发全国首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机器人 智慧小司 ,自动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二是共享,通过对接40000多名互联服务律师,实现 5秒快速下单 6秒匹配律师 ,实现快速高效的服务响应;三是开放,将行政审批、信用信息、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司法行政大数据向社会公开,供群众参考借鉴;四是便捷,坚持让 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推出法律援助、公证办理等一系列产品,切实方便群众;五是汇聚,结合群众实际需要,提供包括法律服务直通车、法润江苏在内的8大服务主题,一站式地解决法律问题。
特举办三大线上活动 推动 智化矛盾 ,努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预见性。为迅速、准确地获取矛盾纠纷信息,江苏为每名调解员配备人民调解小助手APP,对排查出的所有纠纷信息实时采集,实时上传,使信息触角遍布全省的每一个角落。上述信息采集汇总以后,通过词云技术,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发生的重点区域和关注焦点。特别是通过对接电信公司的虚拟格,测算单位区域内的矛盾纠纷密度,对密度较大的格区域进行预警提示并协调有关力量迅速处置,切实做到矛盾纠纷 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
推动 智促法治 ,实现对不同人群的精准普法。在法治宣传过程中,积极与其他政府机关门户站、资讯APP以及微博等进行合作,形成 江苏络普法联盟 和 法润江苏微联盟 两个普法集群。通过法律服务和法律资讯发布过程中采集的信息,为省内群众制作 法治标签 ,准确掌握群众需求。依托上述大数据,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共同研发 智慧普法 算法,为公民描绘 法律需求画像 ,实现 千人千面、精准推送 ,准确为群众提供需要的普法作品,有效提升了法治宣传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地推动智慧法务工作,江苏司法厅牵头成立全国首家司法行政大数据研究中心,汇聚了90多亿条信息数据资源。同时,建成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为智慧法务实践提供了重要载体。
在2016年举行的信息化研讨会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教授指出:江苏一体化智能平台具备高度的业务集成能力、良好的数据共享能力、高效的智能分析能力,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具有领先水平,极具推广价值。( 丁国锋、通讯员 张全连 许奇)
肚子总是咕噜咕噜叫怎么办老年人便秘怎么办
如何有效防止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