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云游过栾州
玄奘云游过栾州
-清明桥。
清明古桥谁人建至今仍留多谜团
坐落在洨河故道上的清明桥,是苏味道后人为方便清明祭祖而修建的,因此得名清明桥。清明桥北边的苏邱村有苏味道墓,村因墓而得名。这是以往对于清明桥的普遍说法。我在上一篇的导语中也曾引用这些话,但当接下来仔细阅读资料时,发现有极大的疑问在里边。
位于栾城县窦妪镇南、北赵村之间的清明桥,1999年重修后建成了一个公园,但尚未对外开放。我在门口敲了半天门,终于有看门老人出来,说明来意后方才允许进入。观察这座三孔石桥,其长度足够(达44米),规模和气势都有,再加上河道里清理的干干净净,没有其他地方古桥常见的垃圾问题、污水问题,反而是绿柳依依,清风拂面,让人找到了赵州桥公园的感觉。这里顺便夸一下栾城,其4处省保除栾武台有驻军不能整修以外,其他3处都建成了公园,置身其中感觉到享受,这是我对于栾城的一个突出印象。
清明桥桥身主体为原物,桥面石板和桥上大部分栏板、望柱为后来补修,其中桥两端的几块栏板能看出是旧物,风化严重。市文物局副局长张献中曾考察清明桥,认为桥上浮雕为唐代风格,石头风化程度亦与赵州桥基本相同。另外,1999年重修时,施工单位在桥面石板下发现了古代修桥者为敬鬼神保平安而放进去的铜钱,有唐朝的开元通宝、天宝通宝,因此不少学者得出一个结论:此桥为唐代所建。
但当年施工时,还曾在河底淤泥中挖出一通石碑,显示此桥落成于明天顺三年(公元1549年)。这篇《创建赵村河石桥记》碑文说:真定元氏县北远三十里许,有河曰赵村乡人尝用木架荆茅以土覆为梁,徒步可济,而车马弗便。景泰六年十有二月,释氏福成因公务经过,值此桥毁日甚,乃克蔬食水饮,量工度布,朝夕奔走,多方化缘,故贵人巨室推心乐施,倩工凿石,顾力搬运,历岁月之久,成桥一座经始于景泰七年三月,落成于天顺三年五月。福成谓兹桥虽成,非文无以传永远,于是兮,余言以记之。
而在清康熙二十年所立《重修清明桥碑记》中,亦说此桥相传为前明景泰间僧人福成重修,其肇造不知始于何人到底是唐代还是明代?此为创建时间之谜。
上述二石碑说桥为僧人福成所建,而县城南关曾有一位白洪范老先生说,晚明兵部侍郎范志完题写的眉山发迹碑最初立在清明桥畔(唐朝宰相苏味道为四川眉山三苏始祖)。因此有学者得出结论:清明桥是苏氏后人为方便过河到苏邱村上坟而修。但本系列报道顾问梁勇认为,苏味道被贬而死,死时已失去高官地位,他的子孙不太可能大张旗鼓为一位下台官员修如此体面的桥。再说,苏味道留在眉州的子孙后来发迹,出了名,而留在栾城的子孙并没有什么政治和经济地位。到底是福成所修还是苏氏后人所修?此为创建人之谜。
因眉山发迹碑立在桥头,且南赵村中有苏姓存在,因此有学者说南赵村为苏味道故里。但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栾城县地名资料汇编》、《河北省地名志》、《栾城县地名志》以及《河北省村镇辞典》等都记载:相传,今之大、小裴村附近原有苏家庄,系唐宰相苏味道故里。明燕王扫北时平灭。事后,皇帝下诏在此地另设一村,民间认为是赔偿之意,取其谐音,得名裴村。清雍正年间分为二村,一曰大裴村,一曰小裴村。苏味道老家到底是南赵村还是裴村?此为苏氏故里之谜。
清同治版《栾城县志》记载苏味道墓在城西北十八里苏邱村,但梁勇认为苏邱墓应为苏味道祖坟,因为在苏味道位高权重的时候,曾因大修祖坟而丢过官。据《旧唐书苏味道传》记载:长安(武则天的年号)中(703年前后),请还乡改葬其父,优制令州县供其葬事。
味道因此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为宪司所劾,左授坊州(今陕西黄陵县)刺史。这段记载说明,苏味道在武周朝做了多年宰相后,回栾城给他父亲改葬,建奢华的墓葬。武皇给了他很大面子,下诏赵州、栾城官民供其丧事,他就大征民力,侵占民田,结果被监察御史弹劾,武则天不得不将他贬到陕西去。
另据眉山《苏氏族谱》记载,苏味道墓在眉山西南十公里。常言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味道死于盛夏,根据当时的运输条件,将其灵柩运回的可能性并不大。梁勇认为,如果说苏邱村确有苏味道本人墓,则有可能是衣冠冢。到底是衣冠冢还是真身冢?此为苏味道墓葬之谜。
这一口气就说了四个谜。另外,清明桥下的河流,清同治版《栾城县志》明确记载并有地图标示架在洨河上,但梁勇怀疑一直向东南流的洨河怎么能在这里拐一个接近90度的弯(变为正东偏北方向),认为此河有可能是古代从洨河向东引水开挖的一条人工灌渠。桥下流的到底是哪条河?此为河道之谜。
如果说最后一个问题不太重要,但前几个可谓非常重要。期待着谜题破解的一天。
文庙古柏展画意黉壁湖山励学人
栾城文庙坐落在东街村旧县委大院附近,如今只剩下大成殿和两株古柏,这里建成了街心公园,名为古柏园。由于各级城市的文庙如何建筑有定式可循,其大成殿的建筑形制也基本相同,因此,对于清代遗存、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前有宽大月台的栾城文庙大成殿,并无太多新鲜事可讲。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两株古柏,一入眼就感觉意境浓厚,仿佛两棵树是从古画里搬到了现实中。想来,也不仅仅是因为树干粗,更因为一部分枝桠干秃了,虬劲地刺向天空,有了这几根枯枝,画意立显;再加上古柏周围都是空地,将两株古树衬托得格外显眼。
根据树干上挂的标示牌,这两棵柏树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栾城知县沈贞移建城垣及文庙时所栽,至今已六百多年。原来,在文庙建筑群内,有十几株这样的古柏,在大成殿前方左侧,更有一株奇柏,当地称猴柏。这棵树,树干上有一瘿瘤,形状极像一只猴子:四肢抱着树干,昂首向上,口鼻耳目隐约可见。
这猴形成于何时已无法查考,历年观察猴在树干上的方位都有变化,因此当地传说此猴12年绕树干一圈,猴位于何方,何方乡村即出文人,能考取功名。上世纪50年代这株猴柏还在,后毁于一旦。
同样不复存在的,还有立在文庙明伦堂前(一说立于龙冈书院影壁墙前)的一块太湖石。此石高丈余,玲珑秀美,形色苍古,明嘉靖年间栾城文人张德崇曾做《黉壁湖山记》,阐述立石之意,激励学子睹湖山,兴仰止,立志成才。
黉壁是什么意思?这湖山石又与学生成才有什么关联呢?经查,黉音红,指古代的学校。原栾城县史志办主任杨梅山说,黉壁湖山为栾城古八景之一,文人据此作文的意思是,大自然多少年的鬼斧神工才造就出如此玲珑的太湖石,同理,学生学习也须经多年磨练方可成才。
黉壁湖山今已不存。
行车路线
从市区沿308国道向东南行,刚一进栾城县境,还未到西许营村时,即有一条向正南方向去的公路,沿此路南行,见392省道后折向西,可达北赵村、南赵村。返回沿省道东行,再驶入308国道,至栾城县城后沿惠源路走到东头即寺下村柴武台。从柴武台拣路向南,到东街村可到文庙。
怎么解酒江门治疗白癜风医院小孩积食吃什么- 上一篇:长江客船翻沉
- 下一篇:芦荟胶的功效与作用揭秘芦荟胶对肌肤的9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