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德化开展驻进帮
国际商报:德化开展“驻进帮”
千年古县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和闽南“金三角”对外开放县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开展“驻进帮”,福建省德化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共创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县、科学发展示范县,共建现代化绿色瓷都。
不喊口号,不走过场,福建省德化县深入开展“驻百村、进千户、帮万民”活动,并建立健全“挂钩联系、走访解难、下派挂职、干部返乡解难、蹲点接访、恳谈问政、结对帮扶、关爱留守老人”等八项下基层长效机制,走访“十必访”对象3.6万户,为群众办实事1.2万多件,筹集资金1400多万元,帮扶慰问家庭6700多户,为企业解决问题450多个,争取扶持资金1.6亿元,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2011年德化县委换届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充分调研、学习借鉴、先行先试,组织开展了“驻百村,进千户,帮万民”活动,推动全县领导干部进行一场回归精神家园的“下村赶考”,访贫问苦、访贤问计、访企问路,接地气、通民气,聚才气、增和气,进一步推动民生改善、城乡统筹、企业壮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驻进帮”活动的开展,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认可、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福建省和泉州市有关领导分别作出批示给予肯定。
听民声纳民意
建立领导干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挂钩联系基层群众的长效机制,开通民情、开设络问政平台、建立民情档案,驻村工作队每月确定1天“民情民意恳谈日”,听群众说真话、谈问题。
在充分听取民声、遵循民意的基础上,定思路、做决策。确立了建设“中国瓷都·生态旅游宜居城市”、打造“五个瓷都”、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县和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县的目标定位。实施“四个年”活动、年度“五大工程”,以及浐溪清水工程、城东项目区扩区、陶瓷文化景观长廊等建设项目。针对群众反映红白喜事多、“人情消费”负担重的情况,实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严重的情况,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工作,被福建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一个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
解民忧惠民生
完善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县领导信访接待日、包案解决群众信访、部门联合接访等制度,构建“信、访、、络、电台、电视”等“六位一体”的多方位、立体式诉求平台,有效畅通民情诉求渠道。实行党员干部与企业、党员群众结对帮扶,党组织结对共建,把留守户、信访户、拆迁户等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定期开展技术、信息、项目、资金慰问等帮扶。推广“党支部+老年协会+互助组+志愿者”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模式,加快造福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和发展城市公交,加快进城农民市民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抓服务促落实
建立周工作“七人小组”会商制度,严格实行层级管理、工作日“驻县、驻镇不走读”、节假日值班制度,开展县委大督查,大力推行“马上就办”和“干部返乡解难”制度。统筹安排好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企业和负责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推动几套班子成员“二线上一线,一线上火线”。
开展“干部服务创业竞赛年”、“千企评机关”、“万人评干部”活动,督促引导广大干部集中精力、比学赶超、推动发展。在近年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下,全县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稳健态势,政府综合绩效考评连续两年保持全市前三,社会治安满意率首次进入全省前十名,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县城、卫生县城和国家级生态县。
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表示,开展“驻进帮”活动,让我们回到群众工作的一个“原点”,也找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一个“起点”。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只是拉开了全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序幕。
今后,德化县将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驻进帮”活动,落实好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制度,完善下基层接待信访、现场办公、调查研究、走访问计、宣传政策等联系群众方面的机制,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和办法,实现干部下基层制度化;完善基层党组织互联共建,县领导挂钩联系乡镇、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党员干部联系村企、困难群众和生产大户、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结对帮扶机制,实施好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实现服务群众、企业常态化;建立群众诉求回应机制,落实领导干部月接访、整改情况月通报、社情民意月分析、重大事务月公开、干部绩效月考评等制度,实现作风转变长效化;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站在群众的角度和立场,用群众语言、群众思维做群众工作,把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帮扶群众和企业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引导全县人民共创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县、科学发展示范县,共建现代化绿色瓷都。
赣州看白癜风权威医院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