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腾笼换鸟陶企该何去何从
不久前,参加了佛山市三水区政协组织的视察活动,项目是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的“华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中一个工地是多年前的新中源的工厂位置,听着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介绍,我脑海中不断浮现多年前这个工厂正常生产时的场景,那时我在大鸿制釉做品保课长,经常出来拜访客户,对于三水新中源相当熟悉,面对一片杂乱的土地,难免唏嘘。 对于陶瓷企业的迁徙,曾经有朋友用了“被驱赶”这个词,虽然听起来刺耳,但确又一针见血。陶瓷企业,特别是瓷砖厂,无论在国内哪里,招商时都是“香饽饽”,一些地方政府现在还经常来佛山招商,引进之初个个都是“符合产业规划”,被驱赶时也是因为“不符合产业规划”。 “腾笼换鸟”一词,是广东省委在2008年以文件形式正式提出的,指“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双转移战略,这个核心很突出,就是要赶走那些地方政府认为是“包袱”的企业。可是偏偏又被一些地方政府冠以“割掉污染,宁舍一点GDP,也要换回青山绿水”的帽子,明白人一看就知道了,实质就是政府想把土地拿来做更赚钱的事情。如果真是为了环境保护需要,公然把污染赶到其他地方显然很不厚道,而且往大了说还是对国家不负,损害国家利益。 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只能防治岂能赶走,驱赶陶瓷企业,以污染治理之名行“腾笼换鸟”之实。除了前面提到的三水新中源被置换为新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外,还有两家我熟知的企业都被征收后改为开发房地产,分别是上海亚细亚和三水大塘的大裕陶瓷,估计这样的案例应该不少,这也是近年来政府重房地产轻制造的一个缩影。面对政府的驱赶,一些企业熬不住关闭,很多企业在不停的“逃离”、“迁徙”,甚至有迁移的企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因为招商时对方做出的那些超越政策的承诺后续无法兑现。 我们的国情和体制就是那样无法更改,中国政府在承担无限,这也意味着很多时候各地政府和官员可以无限不承担,企业就不一样,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考虑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和较长远规划。“腾笼换鸟”并不会成为历史,相反依然是未来很多地方政府长期琢磨的事情,通过不断调整规划制造“发展空间”,形成新的亮点同时,还可以产生新的权力,随之形成新的权力寻租空间,这是大量地方政府和官员的“明规则”。 既然政府不会抛弃“腾笼换鸟”思维,就意味着我们这样戴着“三高一资”帽子的陶瓷企业随时都会被政府盯上、换掉,在广东从过去的南庄到今日三水、清远、肇庆,无论是环保治理还是产业规划调整,都离不开“腾笼换鸟”的核心目的,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谁也说不清当下的陶瓷热土高安、梧州何时会走上这条道路。除了主动退出,那些愿意继续留在行业打拼的企业如何破局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我们只要看看那些能够坚强留下来的企业所具备的特性就大概知晓:蒙娜丽莎靠近西樵山,环境算是相当敏感,虽然时至今日大家依然对其是否能长期在此生产心存疑虑,但是事实说明他们的道路正确——注重环保、合法经营,而那些尚未被驱赶的企业基本上都有相似的特性。在4月中陶展上,我问及淄博千纳的老板,在淄博大力整治之下他那样的小公司如何能够顺利生存?他多次说到合法经营,无论环保、安全、消防、纳税都要做好,他认为,只有企业不给政府惹麻烦,政府才不会找企业麻烦。 很多企业在被驱赶的过程中只会简单的奔跑,不去认真反思,这点很危险。比如上海亚细亚,逐步成为城市中心,即使环保没问题,但迁移也就顺理成章。可目前肇庆、淄博很多被迫关停的企业并没有达到这种程度,政府仅仅使用环保治理和煤改气两个武器企业就束手就擒了,这显然是因为自身不健康才被淘汰出局的,如果简单“带病”迁到异地,很容易旧病复发。现在陶企迁移很喜欢扎堆,所以全国各地建设了为数众多的陶瓷产业园区,我一直反对建设大规模的高污染产业园区,这样的做法只是出于“懒政”的需要,政府管理起来轻松,但是环境承载能力是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扎堆的结果必然导致未来的“腾笼换鸟”。 (作者系陶瓷行业高级工程师)
济南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经期不准吃什么药为什么灰指甲久治不愈- 上一篇:类似百度网盘APP软件开发
- 下一篇:韩剧奇皇后刷新自身最高收视稳居冠军宝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