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流年第五战区面对如此广阔的世界作品赏析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苦难历史,相应地也都有自己抵抗侵略、不屈不挠的战争壮举。世界文学史上那些关于战争题材的名著,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幕幕悲壮的战争画面,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成为鼓舞人类前进的一盏盏明灯。如何把民族过往的苦难岁月变为激人奋进的文学作品,这是所有当代作家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与担当。近代以来,虽然我们经历了一次次外敌入侵,有着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种种原因,我们却始终没有创作出诸如《静静的顿河》一类的经典巨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缺憾。在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市交警支队宣传处处长王永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到来之际,山东女作家常芳深入生活、潜心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五战区》突破以往传统抗战题材文学叙事,再现全民抗战的壮丽史诗,是献给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一部厚重之作。
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对过往历史的不断去重新认识,重新理解,重新评价。而勇敢地正视历史则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具体表现。山东的临沂有“小延安”之称,沂蒙山区与井冈山、延安并称中国革命的三大摇篮,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沂蒙红嫂更是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第五战区》以19 8年春天的临沂阻击战为叙述背景,这场战役是台儿庄大战前的序幕战,历时两个多月,担任阻击任务的中国军队共伤亡25000多人,毙伤日军5000多人,保证了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的胜利。这是抗战时期正面战场的第一场胜利,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鼓舞了士气,打破了全面抗战爆发以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小说正是通过沂蒙山区“南沂蒙县”一个村庄参与抗战的过程听现场民警介绍,再现了一曲家国蒙难、民族危亡之时全民抗战的慷慨悲歌。
“许多中小地主出身的开明绅士即带有若干资本主义色彩的地主们,还有抗日的积极性,还需要团结他们一道抗日。”(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我们都知道,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之所以最后能够取得胜利,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挥了根本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乡绅阶层抗战的史实在文学作品中鲜有提及。《第五战区》中,抗战的主力除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国民政府的正规军,还有地方乡绅组织的地方武装。作家描写了一批本来对革命和战争深恶痛绝的乡绅阶层,战争来临时不得不被迫选择了战争,他们卖掉视为命根子的土地,买来枪支,成立了一支由佃户、铁匠、羊倌、油坊伙计、地主少爷、俄国流亡贵族组成的人员复杂的抗敌自卫团,他们与共产党游击队,以及其他抗日武装一起,配合国民党军队,开始了与日军的殊死之战……各种抗日武装力量,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抗日的洪流。《第五战区》这种对乡绅阶层从被动到自觉参与抗战的描写,第一次还原了历史真实,以这些小人物构成了一部真实演绎全民抗战的壮丽史诗。
沂蒙山区的抗战既是中国抗战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第五战区》虽然着意写的是战争中“沂蒙山区平静的乡村生活是如何一步步被战争的炮火打破,敦厚纯朴的乡村文化又是如何一步步解体、走向多元的”,但是作家却映照的是整个中国的平静生活如何被打破、中国文化的解体与走向多元。小说中的“南沂蒙县”是放大的一隅,是世界反法西斯背景下的“南沂蒙县”。在这里,常芳把整个世界都丰富而复杂地融合在了“南沂蒙县”这个舞台上来演绎,同时也把“南沂蒙县”植入了“世界”这个巨大空间之中。因此在小说中,作家借用小说人物鹿景修之口不无幽默地提出,他“曾经前前后后对临沂阻击战调查了九个月,坚持认为这是一场改变了中国抗战历史的决定性战役,同样也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他的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的学生,知道他在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后,专门买了一套英国首相邱吉尔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送给他。但是,他从头翻到尾,却没有找到关于临沂阻击战的只言片语,只在第一千多页,才看到有关中国抗战的简短概述,并且只有寥寥的一百二十八个字,还是关于蒋介石请求美国人支援的。这令他一度非常失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南沂蒙县的人们自然也不例外。在这部作品中,无论是富甲一方的乡绅,还是渴望拥有土地的佃户和走街闯巷的手工艺人,面对无法逃避的战争,他们从对土地的田园牧歌式迷恋中逐渐走出来,最后决绝地挺身而出,在战争的阴影中,一步步走向民族大义,诠释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豪情,而这正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战争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战争中的人性更凸显了历史的真实。《第五战区》中努力呈现的“真实的人性善恶美丑、真实的命运波谲云诡”,无疑突破了传统的抗战文学叙事,丰富了抗战题材军事文学。
文学作品是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忠实记录。从《诗经》《楚辞》肇始,直到《红楼梦》为代表的明清小说,汉语文学的伟大传统,一直是作家和诗人与时代休戚相关,与社会生活共呼吸共命运,正所谓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但是近年来我们的当代文学创作格局却存在着越写越“小”的趋势。受作家视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作家和作品的格局越来越小,主要表现为题材内容的狭小,价值观念的卑琐,技巧的刻意雕琢等等。面对如此广阔的世界,作家和诗人却只关心自己的得意和委屈,画地为牢,忸怩作态,很少关心人类,关心周围的世界。虽差之毫厘,却谬以千里。这样的眼界和胸怀,如何期望写出作品的“大”来呢?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代表,常芳的创作扎实绵密。近十年来发表的大量中短篇小说和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爱情史》《桃花流水》直面现实社会,在不动声色的批判中充满温情书写与诗意的建构。《第五战区》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久违的广阔的文学世界。
中国文学中不乏“战争文学”的经典。“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是全唐诗中的《春怨》,短短四句诗,虽然没有直面战争,但是战争带来的震荡与疼痛却跃然纸上。而《木兰辞》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杜甫《兵车行》中“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等著名篇章,都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在《第五战区》中,常芳也没有去大篇幅的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避实就虚,把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从标签化写作、程式化写作中还原出来,娓娓道来,把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高贵,以及历史的吊诡和命运的波折演绎的淋漓尽致,人物丰富,题材宏大,接地气,有温度。小说没有写普通民众表面的慷慨悲歌、义无反顾,而是从人性的悲欢切入,写他们的狭隘、宽容,愚昧、无私,懦弱、勇敢。超越战争写战争,才能写出真正的战争的残酷,立体呈现战火映照下的复杂的人性,写出真正的战争文学。
长期以来,欧美文学的叙事经验似乎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诀窍,一些作家和评论家更是言必称《百年孤独》。这无形中就把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带入了某种歧途。其实,中国明清话本小说的文本叙事艺术,丝毫也不逊色,并且更具有借鉴价值和传承意义。在《第五战区》中,常芳就充分借鉴了古典小说中“书中暗表”的叙事方式,努力营造一种打破正常的时空次序,使穿插在小说中的几十处人物与情节的预叙与小说内容浑然一体,把人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扭结在一起,让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一个有机部分,使小说阅读起来更加兴味盎然。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弦缓不鸣,弦急声绝。”《第五战区》中关于农民与土地、侵略与抵抗的这些理解,包含着对传统哲学思想的理念坚守,与其说是小说主人公自己的解读,不如说是体现了作家本人的价值关怀和对当下社会的另一种批评。《孟子》说“大而化之谓圣”,对传统道德理想的弘扬,使这部小说具有了原道意义上的哲学探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第五战区》对沂蒙山区人物风情的描摹,以及穿插其间的民间传奇,甚至对天空中云朵的描写,都在众星拱月般丰富着这部作品的内在魅力与叙事 ,使小说文本具有了经典意义。“天空中的云像新翻开的犁沟,又像奋力朝前游动的鱼群,云层间布满了彩霞。那些茄子色,豌豆色,黄豆色,梨花色,樱桃花色,熟透的花椒色,通红的柿子色,火焰一样透红的高粱色,所有这些颜色,仿佛是被人盛在一个硕大无边的罐子里提了来,然后一下子倾倒在了那里,它们就无拘无束地顺着那些犁沟和鱼群,无拘无束地蔓延流淌了出去……”这些对沂蒙山区天空中漂浮的云朵的描写,色彩纷呈,使小说既立足坚实的大地,又具有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变幻的云朵成了生活的隐喻。小说中几十处关于云朵的不厌其烦的描写,与人物命运和战争战事交织在一起,让生活在苦难大地上的人们不再只是一味的忍受与忍耐,而是不时地抬起头来,仰望天空,寻求希冀与梦想。虽然历经苦难,但是永远不绝望,不放弃,直到迎来最后的胜利。
“落日之前,天空一会是绿色,一会是紫色,仿佛是谁躲在那里,飞快地转动着传教士从英国带来的那只万花筒。被光线照射着的那些树木的叶子,都在发着红色的亮光,带锯齿的叶子边上,锯齿轮廓像南沂蒙县的山峰那样鲜明。”《第五战区》中这些语言绵密的诗意的片段美轮美奂,完成了从语言学到哲学美学的跨越,面对如此广阔的世界,作家带我们重返汉语文学的伟大传统,使小说在叙事艺术上的努力几近完美。
共 71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关于抗日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可谓不多,但大多没有脱离标签化写作、程式化写作的窠臼,真正视野开阔、具有史诗般意义的作品少之又少。那么山东女作家常芳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五战区》与同类题材相比,又有哪些突破呢?这篇赏析从几个方面做了精辟的分析。《第五战区》突破了以往传统抗战题材文学叙事的局限,将沂蒙山区的抗战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格局中抒写,视野广阔;这部作品第一次具体描写了乡绅阶层从被动到自觉参与抗战的过程,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小说呈现了战争中各种复杂的人性,写出真正的战争文学;小说关于农民与土地、侵略与抵抗的这些理解,具有了原道意义上的哲学探寻;语言美轮美奂,完成了从语言学到哲学美学的跨越。这篇文章,不仅让读者熟悉了《第五战区》这部小说,还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提出什么样的作品才是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伟大作品。一篇很有深度和高度的赏析!强力!问好作者!【:燕剪春光】
1楼文友: 20:44:59 期待我们的作家也能写出像《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那样的经典之作。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潍坊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好佛山哪家专业治白癜风锦州白癜风医院- 上一篇:藩国屋内的窗帘被风吹卷起来
- 下一篇:藩国作者在这首诗歌的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