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后藏族小伙的环保行动覆盖
长江源“85后”藏族小伙的环保行动
新春时节,海拔超4500米的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寒风肆虐,人烟稀少,硕大无比的乌鸦和流浪狗几乎成为小镇上的 主角 。
镇东头一座醒目的绛红色二层小楼前,银色材质勾勒出长江的流势,定名 长江龙 ,这里是中国民间环保组织 绿色江河 在长江正源沱沱河畔建设的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
85后 藏族小伙才仁,正在电脑前整理着去年的工作日志。 冬季,我们的野外项目基本停止,我留下来守站,还带领志愿者们维护设备。
才仁出生在唐古拉山镇的牧民家庭,作为镇上为数不多的大学毕业生,熟知地方性知识,2011年冬季,经当地一位资深环保志愿者举荐,进入长江源水生态保护站工作。
我们建保护站的时候,镇上的牧民向我们反映,他们家旁边的湖心小岛上,有大量斑头雁的蛋,很多人都去捡。 进站伊始,才仁及其所在的团队,就与头上标有 二道杠 的斑头雁结缘,开始发起斑头雁守护行动。
另外还有流动便利车25辆 全球数量不足七万只的斑头雁,被誉为 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 ,从每年四月开始,从尼泊尔、印度迁徙至青藏高原产仔,10月,返回南亚越东。而位于唐古拉山镇的班德湖,是斑头雁繁殖时期聚集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我们在湖边安营扎寨,吃住在那里,在岛上架设高清摄像头,请鸟类学专家教我们调查种群数量、繁殖情况、习性及人为干扰情况。 才仁说。
斑头雁守护行动效果立竿见影。自2012年开始,几乎没人捡拾过斑头雁的蛋,2015年,唐古拉山镇的斑头雁种群数量日益庞大。
驻扎在班德湖畔,在才仁看来,倒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是说起烟瘴挂,才仁说,那是 人活不了的地方 。这是长江上的第一个大峡谷,人迹罕至,但却是 野生动物的诺亚方舟 ,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分布其间。
2014年5月,才仁所在的绿色江河发起 烟瘴挂寻踪 长江第一峡谷生物多样性调查 项目,组建由植物学家、动物学家、人类学者等30余人参与的考察队,通过数据、图片、影像记录展示烟瘴挂丰富的生物和文化资源,完成相关调查报告。
在烟瘴挂,他们第一次拍摄到雪豹的身影,经过监控,动物学家得出结论,当地雪豹种群密度位居中国之首。
才仁说,守护斑头雁,在烟瘴挂开展野生动植物调查,意义并非项目本身。 牧民们都认为,救命,就在积德。 才仁说,这些年,牧民们生态意识明显增强,会主动把 落难 的大鵟、猎隼、黑颈鹤以及藏原羚、藏野驴送到保护站打针、打石膏, 为了一只秃鹫,我们从牧民家里买死羊来喂。
才仁说,今年,从格尔木到拉萨,或引入垃圾处理项目,以避免垃圾侵扰青藏铁路沿线。
才仁坦言,自己曾经对环保并不熟知,但现在却当成自己的职业, 在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源头保护环境,意义非凡 ,才仁笑着说。(完)
(张添福 孙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拉萨妇科治疗哪家好西安哪家男科好
固原白癜风治疗费用
- 上一篇:长江湖北段客轮翻沉事故计划
- 下一篇:长江经济带发展条出炉股再迎重磅利好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