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优秀童书的孩子就是儿童出版业的未来节能
陈卫平
近两年来,儿童读物的出版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大陆,提起儿童出版社,我们总能想到海豚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等,但是对于海峡对面的台湾我们却知之甚少。事实上,台湾的儿童出版早已走在大陆的前面,并且早早地面对了来自大出版社的压力和数字化的危机。日前,晶报专访了台湾小鲁文化出版社社长陈卫平,了解到台湾儿童出版业态的方方面面。他特别强调,老师和家长不应该画地自限,不要认为小孩子的书都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
谈发展历程
富裕了才会重视儿童阅读
在大陆,为何儿童阅读在近两年来如此受重视?台湾小鲁文化出版社社长陈卫平认为,社会发展起来后,一些东西才能慢慢被看见,儿童阅读也是如此。几十年前,台湾的儿童阅读也没有受到重视,孩子们看的书基本上都和应试教育有关,这一点上整个亚洲地区基本都很相似。
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前后,台湾开始重视儿童出版。“人均年收入一万美元的时候,人们就会开始重视儿童阅读,富裕了观念上也会改变。”陈卫平说,当时比较多的还是传统的门类,如儿童小说、成长故事、寓言等,只是相对变得多元化一点,几年后绘本进入人们的视野。
陈卫平说,一路走来发现,如果台湾的儿童文学不加入儿童阅读行列,孩子只看教辅书长大,思维会变得非常狭隘。“因为教科书的用意是给予一代人基本的知识,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丰富的内涵。教科书以外的读物加入到儿童阅读当中后,才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
在儿童阅读和儿童出版方面,台湾比大陆的发展快了二三十年。“台湾走在前面一点,现在大陆经过了改革开放西城专门开通了家庭医生与宣武医院等三甲医院的绿色通道,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但是还不能急,人才是慢慢才会出现的。我们先参考国际上的一流作品,经过一两代人的阅读沉淀,当看一流作品的小朋友长大了,就有可能成为本地化的创作人才。他的眼界、他的标准都需要滋养的过程,几十年后肯定会开花结果。”
谈现状
小而精致,百花齐放
台湾的绘本引进快二十年了。陈卫平说,经过二十年的阅读沉淀才有了较为蓬勃的本土原创。“这五年来,台湾的原创才真正地发展起来。创作需要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出来。我们今年出了一本台湾画家画北京的书,获得 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 非小说类奖项,这也是华文地区的创作者第一次获得这样的奖项。这说明台湾的画家和创作者到了现在才有了爆发力。”陈卫平称,如今台湾的创作出书基本上都可以卖出海外版权。
台湾的儿童出版社可以用小而精致来形容。目前台湾有几十家专门做儿童读物的出版社,每年出版物达两三千种。陈卫平所在的小鲁文化出版社规模可排前三,每年的出版物有七八十种。“台湾有很多小的出版社,四五个人,一年出十来种书,营收应该比上班好多了。”
台湾的儿童出版社虽小,但称得上百花齐放。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有的专门做绘本,有的专门做引进图书等。目前台湾的儿童出版物约有五分之一为原创,读者的偏好主要还集中在文学类上。
在台湾,阅读推广人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原创的作品,首先是 故事妈妈 觉得好,才会去推广,然后学校或图书馆也购买,有这样的力量来支持创作。”台湾的儿童出版人大多是文人出身,都维持着理念上的合作,极少有利益上的交易。“顶多就是给 故事妈妈 寄一本书。”
谈问题
原创人才储备太少
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陈卫平说,最初做儿童出版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写手不够,插画师不够。
十年前,法国某大出版社的总到台湾交流,陈卫平问他:“贵公司在法国如果要出一本儿童读物,需要画插图,怎么样找到好的画者?数量够不够多?”不想该总说插画师差不多有八百多人,“我一听就悚然一惊,他的人才库是很惊人的,这一点上台湾差得远,大陆没有起步就更不用提了。”
但陈卫平并不悲观。“大陆人口这么多,人才的潜力是很大的。台湾这么小,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也可以出现一些好的东西,赢得国际大奖,跟世界级的作者并驾齐驱也不逊色,所以未来大陆是值得期盼的。现在大陆每年引进的国外优秀儿童读物就有好几万种,这一代的孩子不出十年就可以自己画了,他的色彩、情节、布局、眼力不是吴下阿蒙了,那么他的机会就来了。”
说到这一代孩子阅读的话题,陈卫平特别强调,老师和家长不应该画地自限,不要认为小孩子的书都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陈卫平举了个例子:“我们拿到发达国家出版的书,颜色是印刷师傅调出来的,而不是常用的四色。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工夫给还没有上幼儿园的孩子看,因为孩子对色彩的感觉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培养。图画的造型也是如此,造型画得非常好,但是极简的风格,因为低龄孩子的视觉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出版社采用适合那个年龄的颜色和线条。这些工夫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其实不然,越简单越低幼的图书越难做。只是一点的差别,会让读者长大了以后天差地别。家长选便宜货就是害了你的孩子。”
谈未来
担忧集团式出版社挤占生存空间
目前台湾的儿童出版走入成熟期,陈卫平认为,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的部分在于,儿童和创作者的社会地位提高,走出去会受到尊重。而不好的则是,由于台湾整个图书出版业萎缩,许多做不下去的成人出版社进入到儿童出版的领域。“他们会用成人畅销书的做法来运作这一块,很商业化。这两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之前做儿童出版这一块,很多出版人都是文人出身,大家做事是偏理想化的。而这两三年间成人出版社挤进来,他们就会用预付金去国外买最红的书,然后回来用成人畅销书的方法来操作。如此,小的出版社就会受到挤压。”
陈卫平始终强调“生态”和“多元化”,“钱多了,规模大了,出版社想的是赚钱、是市场,而不是理想已经没有地方挂了。他当着的面数了数:公安、关工委、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党校、民政、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各部门、各项工作,就会破坏掉很多生态,这是我最担忧的。原来出版社可以跟作者慢慢打磨稿子,现在变成一个作家出了名之后,很多出版社给他打要稿子。”
除了集团式出版社挤压小出版社的生存空间之外,陈卫平还担忧来自互联的力量。电子书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成人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影响到了儿童。“以前做五六年级学生读的文学类书籍卖得很好,但是现在卖得最好的是幼儿绘本。纸质书的阅读主力在不断低龄化。”文/姜梦诗
(实习:葛润)
莱芜治疗白斑病费用小孩拉肚子能吃什么水果
许昌看白癜风哪家医院专业
- 上一篇:金牛座2013年财运预报节能
- 下一篇:赵丽宏真诚地面对孩子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