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的深度哈
机械制造: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国产化的深度再思考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事件近期,我们调研了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针对于产业链各个环节(包括下游行业集成、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工业软件、工业大数据和云等)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国产化情况,有一些新的观点,具体如下。
点评一、行业:下游行业需求大规模爆发,一般制造业崛起。在国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 .1万台(套),同比增长68.1%。1、从主要驱动因素的角度,经济性+政策的双驱动,目前国产机器人回收期在1年半-2年(而且会大幅提高效率),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将会继续往下降,而且对于危险较高的工作,将会进一步增加企业工人成本、招人难度。政策方面,国家层面对于制造业升级,非常支持。2、从行业区分来看,除了类似于汽车、 C行业的应用以外,一般制造业也呈现出放量的趋势,这块国内需求仍然处于初期阶段,2017年是一般制造业机器人应用元年,出现酒厂一次采购一百台机器人的情况。 、从行业天花板来看,我们认为未来本体的销量仍然数年内达到万台/年,至少会有倍的空间。
二、系统集成商:国内集成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更为多元化。在汽车、 C等传统工业机器人市场,国内系统集成商逐渐取代国外同行;在一般制造业,更多案例来自于国内系统集成商的拓展,四大家族仍然较为集中于汽车、 C领域。
三:机器人本体层面:国产本体企业销售接近翻倍,未来将以小型化为主。去年的国产机器人本体公司,很多都出现了翻倍增长,2017年国产机器人实现爆发式增长,埃夫特销量接近 000台(同比增长100%),埃斯顿超过2000台(同比增长100%),上海欢颜达到 000台等,从整个行业需求而言,10公斤以下的机器人产品占比较大,机器人小型化趋势明显,预计未来将会维持这一趋势。
1、国产本体的盈利拐点将在近两年到来。国产机器人本体的成本拆分,减速器1/ ,伺服电机1/ ,控制器、铸件1/ ,由于机器人价格每年保持10%左右降幅,使得机器人本体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变化,但是随着国产机器人本体公司的量不断放大,我们预计机器人本体企业盈亏平衡点可能接近5000台,且这一体量的国产机器人公司很快就会出现。
为期至少3年。报道称 2、政策刺激国产化本体需求爆发。(1)在年,国家力推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对于整体国产化率有较高的要求,规定国产设备占比要到75%以上,这一项使得很多国外机器人公司无法进入示范项目。(2)近年来,广东地区出台了大批的机器人行业补贴政策,针对于本土的机器人生产制造企业进行补贴,以佛山顺德为例,2018年 月佛山政府公布《佛山市顺德区促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办法》,对于注册、经营、纳税在顺德本土的企业,每年按照其销售机器人本体销售收入(含税)的10%给予补助,每家企业累计最多享受不超过三年的补助,国外的机器人公司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优势。
天津治白癜风的医院高血压患者心动过速怎么办
贵阳妇科
- 上一篇:机械制造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及估值体系再吧
- 下一篇:机械制造寻找业绩确定性公司荐股